亞大資電學院專題講座,邀請匯智安全科技董事長陳君明演講

  • 2023-03-30
  • 公共事務中心
  • 2023年

陳博士談抵擋資安系統被破解的「後量子密碼」,強調資安重要性,各國投入研究加強加密

圖為台大數學系陳君明博士,談資訊安全及密碼學。
圖為台大數學系陳君明博士,談資訊安全及密碼學。

亞洲大學資電學院舉辦「資訊電機學院專題講座」,由生醫系吳家樂特聘教授邀請匯智安全科技董事長、台大數學系助理教授陳君明博士,針對現今全世界都十分關注的資安問題,談「後量子密碼」(PQC)。陳博士說,現在的虛擬貨幣,未來在交易過程使用的密碼,會被「量子Shor演算法」破解,因而各國都積極投入研究PQC,強化資安加密標準。這場演講吸引數百位亞大師生、業界人士實體和線上參與。

陳博士表示,密碼學是指「敵人」存在時的通訊,內容包括:資料加解密、通訊對象的身分由利用數位簽/驗章確認、雜湊函數、防毒、防駭客等資安範圍均在列。 現在資安使用最頻繁的對稱式密碼系統是AES高級加密標準(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),金融機構使用大多使用DES加密標準 (Data Encryption Standard)。但是在未來,就連虛擬貨幣(如區塊鏈、比特幣等),交易過程使用的密碼,都會被「量子Shor演算法」破解。

圖為台大數學系陳君明博士,談「量子糾纏」現象,曾被物理天才愛因斯坦形容是「鬼魅般超距作用」。
圖為台大數學系陳君明博士,談「量子糾纏」現象,曾被物理天才愛因斯坦形容是「鬼魅般超距作用」。

陳博士指出,質因數分解非常難計算,用現今電腦分解質因數,1顆CPU要跑3千萬年才能完成,但對以後的量子電腦,會變得十分容易。量子是粒子的一種狀態,「量子疊加」是所有可能狀態的組合;榮獲2022年諾貝爾物理獎的「量子糾纏」現象的實驗,就是利用量子無論距離多遠,都能表現同樣行動特徵為傳輸手段,研發出難以竊聽、高效率的訊息傳輸技術。這種「量子糾纏」現象還曾被物理天才愛因斯坦形容是違背相對論、「鬼魅般超距作用」,現在研究領域已應用在通訊、計算機領域。

陳教授說,「尋找一個週期函數的週期」,對於現在電腦是非常困難,但量子電腦能把分解質因數,轉換成快速尋找及解決函數週期問題,而且以後的量子電腦可以破解現今大部分的「公鑰密碼系統」。美國國家安全局 (NSA) 認為現今普遍使用的「量子密鑰分發」(QKD),利用量子力學特性,使通訊雙方能夠產生、分享1個隨機的金鑰來加、解密訊息,成本高且不實用,不建議購買QKD的產品提供給消費者使用。因而,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研究「後量子密碼」,抵擋資安系統被破解。